10月22日,中国煤炭建设协会在成都组织工法评审专题会议。隧道公司主导编制的《地铁隧道模块化冻结法联络通道工程施工工法》凭借技术创新性、工艺合理性及显著的工程效益,顺利通过煤炭行业(部级)工法评审,标志着我国地铁隧道联络通道施工技术跻身国际领先行列。
联络通道作为地铁隧道的 “生命安全线”,承担着紧急疏散、排水消防等关键功能,但其在软土、富水等复杂地层中的施工长期面临安全风险高、效率偏低等难题。此次评审的模块化冻结工法,针对性破解了三大核心痛点:在冻结孔施工环节,创新采用孔口管定位装置与自控防喷装置的组合技术,实现钻孔精准定位与安全防喷的双重保障,搭配自动化钻机大幅提升成孔效率;冻结站采用装配式模块化车组设计,实现快速安装与拆除的标准化作业,有效缩短施工准备周期;冻结过程引入智慧监测平台,通过多维度数据融合、三维可视化管控及智能预警系统,构建起全流程风险主动防控体系,为施工安全筑牢技术屏障。
值得关注的是,该工法的关键技术已在今年 4 月通过中国煤炭建设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,被认定为 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”。在工程实践中,该工法已成功应用于上海市轨道交通 18 号线二期呼兰路~大康路站区间、上海崇明线 109 标长兴岛~2#大小盾构转换井区间等多个联络通道工程,凭借高效的施工组织和可靠的安全保障,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,为上海软土地质条件下的地铁建设提供了优质技术解决方案。
专家组在评审意见中明确指出,该工法有效解决了冻结孔钻进、冻结站安装、冻结过程监测等关键环节的技术瓶颈,工艺先进、适用性强,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,为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的安全化、智能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